象曰:
地勢坤。君子以厚德載物。
象辭說:坤卦是地理形勢的象徵,
君子應當效法大地的深厚及載育萬物的德性。
爻辭:初六,履霜堅冰至。象曰:履霜堅冰,陰始凝也,馴至其道,至堅冰也。
坤卦初六爻象徵,如行走在霜降的地面上,便可知道凝結成冰的季節將到了,
當陰氣開始凝結時,順著季節變化天道之運行,就知道堅冰將到了。
在十二辟卦中,坤卦是陰曆十月的卦,依中原氣候為標準,
節氣的順序,九月建戌包含寒露、霜降二節氣。十月建亥則有立冬、小雪兩個節氣。 此表示坤卦初爻象徵原始而質撲的地道物理易象而說的。
六二,直方大,不習无不利。象曰: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,
不習无不利,地道光也。坤卦六二爻。直的、方的、大的,不要修習它,也沒有什麼 不利的。象辭說:六二爻的動向,一直向前走,不要修習它,也沒有什麼不利,這是 地道自然的光大現象也。坤卦六二爻,其位既中且正,具備了直、方、大的三種德 性,自然就不習无不利了。陰曆每月初三出現眉月在西南方上空,假定是初爻的第一 階段象徵,那麼再過六天,初九即至第二爻的階段,此時月亮一半光明上弦的月光, 平直如繩,對著正北方,所以有六二之動,直以方的現象,而地面上也有上弦的月 光,所以地道光也是自然的現象,所以才不必加以人為的修習。其本身之直方大,
便无什麼不利的情況。
- Apr 29 Sun 2007 22:12
坤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
- Apr 29 Sun 2007 22:06
坤 道左旋地道右旋 彖曰 至哉坤元
由於天道左旋,地道右旋,
馬的性情,喜逆風,坤卦所代表的大地的功能,
也是逆天體的運行而不息的。所以馬象徵地道,
然而地道雖然逆天而行,卻仍順著天道的變化,
如母馬的性情,具有馴順的德性。
彖曰: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。
坤厚載物,德和无疆,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
牝馬地類,行地无疆,柔順利貞,
君子攸行,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,西南得朋,
乃與類行;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。
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。
- Apr 29 Sun 2007 22:00
第二卦 坤卦 任勞任怨的修養
坤卦(坤地上坤地下)。任勞任怨的修養。
坤卦 ;錯卦,乾卦 ,綜卦仍為坤卦。
本卦:坤為地2(任勞任怨的修養。)錯卦:乾為天1(自強不息的開創。)
卦辭:坤。元亨,利牝馬之貞,君子有攸往,先迷後得,主利;
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,安貞吉。(攸:斫喪、亡失)
卦辭說:有利於如母(雌)馬的貞順之德性。
如君子有所卜、占此卦,會有先迷失方向及目標,
而後來結果卻仍能得到利益的象徵。
往西南可以得到同道朋友,往東北方向便有喪失朋友的可能。
然而卻要安於貞正,才有吉慶。坤與乾卦相似,
都具有元、亨、利、貞四種德性。然坤卦的利、貞有如壯健的母馬,
不但要像大地一樣順著天道的法則奔騰前進而不休息,又能滋養孕育萬物。
坤之本義要具有地道一樣,安祥而貞正地負擔起艱鉅的精神,
而且要像母馬一樣努力前進,才有吉慶的結果,並不可僥倖而得的。
以文王後天八卦來看,西方是坤與兌位,南方是巽離的卦位,
都是陰卦與坤同類,所以西南得朋。東方艮震的卦位,北方乾坎的卦位,
都是陽卦與坤卦不同類,所以說是東北喪朋。而在人事上,
陰卦有如人臣及妻子之情形,陰與陰同類,變有吉慶象徵。
陰與陽相反,會不順。
- Apr 29 Sun 2007 21:57
天地人 人
三、人:
本義:(說文)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此籀文象臂脛之形。(會意)
段注:人者其天地之德,陰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
又曰:人者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,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。
禽獸、草木皆天地所生,得為天地之心,故天地之生此為極貴,
天地之心謂之人能與天地合德果實之心,
亦謂之人能復生草木而成果實皆至微而具全體也。
注釋:1.為人萬物之靈。(書,秦誓上)
2.天地合氣,命之曰人。(素問,寶命全形論)
3.凡人,小人也。(列子,仲尼)人之游也。
(注)人謂人小人也。人不過地上所產生的千千萬萬動植礦物種之一而已;
只是各存在形象的方式不同吧了!並不比草木蟲魚之如何優越也,
故人更應該學習謙卑感激之心,萬不可自比為萬物之靈,而超乎他物類之上者。
按:「人」,說文:「陰陽之交。」除另義外,在字形上,
亦可釋為:在上之左撇第一筆為陽,下右捺為陰;
其陰陽合在一起,方為人也。
- Apr 29 Sun 2007 21:45
天地人 地
地:本義:
(說文:元氣初分,輕清陽為天,重濁陰為地。萬物所陳列也。從土。
段注:元者始也,陰陽大論曰:黃帝問於岐伯曰:地之為下否乎?
岐伯曰:地為人之下,大虛之中者也。
黃帝曰:馮乎。岐伯曰:大氣舉之也,按,地之重濁而包舉乎輕清之氣中,是以不墜。
地以土生物,故從土。也聲,坤道成女,元牝之門,為天地根,故其從也。
注釋:1.地,底也;其體底下載萬物也。(廣雅,釋地)
2.地,陰也。(呂氏春秋,有始)
天氣始下,地氣始上,陰陽錯合。(素問陰陽應象大論)
3.坤為地。(易,坎,地險山川陵丘也,虞注)
4.地神也。(禮記、樂記)祀天祭地。
5.國土也。(史記,春申君傳)
6.生之母。大地為生命之母。土能生萬物,地可產黃金。
天高覆萬物,地厚載群生。地為萬物寄生所。